红酒是挂杯好还是不挂杯好呢?
在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,很多人拿到一杯葡萄酒之后,喜欢把杯子拿起来摇一摇,然后看一下挂杯。很多人认为挂杯越多这瓶葡萄酒的质量就越好,这样的判断标准是否正确?答案是:完全错误。
葡萄酒挂杯和三种物质存在直接关系:第一就是酒精、第二就是甘油(甘浸出物)、第三就是糖分,这三种物质含量越高葡萄酒就越容易挂杯。而这三种物质无论含量的高低都和葡萄酒的质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。
葡萄酒里面干型的酒占比接近90%,那么起到挂杯作用的主要是酒精,而酒精度的高低也不是判断葡萄酒质量好坏的标准。那么酒精到底怎么形成挂杯的呢?当酒液在杯壁上铺满,和空气的接触面增大,蒸发作用加强,而酒精的沸点比水要低,它首先蒸发,于是形成一个向上的牵引力,同时由于酒精蒸发水的浓度增高,表面张力增大,在杯壁上的附着力也增大,所以酒液到处便累积形成一个拱起,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,重力最终取胜破坏了水面的张力,酒液下滑释放出“酒的眼泪”。所以说挂杯其实是酒精和水的一个交战,酒精含量高的酒挂杯都漂亮。
而现实中你稍加留心就会发现,法国的波尔多地区的大名庄,价格从几千块钱一直到几万块钱,这些酒的酒精度的含量几乎都在13度上下。而如果我们花几十块钱买一瓶澳大利亚、智利等国家的酒,你会发现这些酒轻轻松松就可以超过14度。
拉菲2012年份 12.5%酒精度
葡萄酒的酒精度高,说明发酵时候葡萄所含的糖分高,糖分高说明葡萄的成熟特别好。所以炎热的产区、国家很容易就做出高酒精度的酒。如果不是炎热的产区,酒精度高说明当年的年份偏热。
酒精度高的酒,通常情况下酸度会低一些,果香味更奔放,喝起来就更容易接受一些。但我们要评价一款酒的品质,需要亲自尝试后才能确定它的平衡性、浓郁度、余味等。如果酒精度高,但闻起来很刺鼻,酒就失去了平衡,显然不是好酒。就像你吃红烧肉,如果太甜了发腻,这道菜也就没做好,道理就这么简单。
红酒挂杯和不挂杯的区别
其实,当我们用酒杯来品酒时,几乎所有的红酒都会”挂杯”。”挂杯”按照种类的不同还分为”长挂杯”和”短挂杯”。所谓”长挂杯”就是酒痕流的速度比较慢,而”短挂杯”就是酒痕流的速度比较快。一般糖分或酒精含量较高的葡萄酒粘性较强,酒体也厚重浓稠,因而,就会形成”长挂杯”。
“挂杯”是葡萄酒酒体成熟的正常表现,它既不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,也不会影响葡萄酒的果香和口感,更不会对人体有害。一般酒体浓度越高的葡萄酒,也更容易产生”长挂杯”的效果。
影响葡萄酒挂杯的最主要因素是葡萄酒的酒精度。酒精具有很强的粘合性,由于酒精的挥发速度要比水的挥发速度快,当酒精挥发后,酒杯内壁酒液的水分表面张力就会越来越高,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,酒液就被拉扯成一道道的挂杯并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徐徐下滑。
所以,红酒的挂杯程度不能直接反映出红酒的品质优劣,而是与红酒的黏性强弱和表面张力程度有关。
虽然挂杯现象与红酒品质好坏没有必然联系,但严重的挂杯不仅影响红酒的果香和口感,还会影响表面观感。所以,一些酒商会采用高密度的过滤器过滤掉酒中的沉淀物,以此减少红酒的挂壁现象。可是这样做不但会损失葡萄酒的口感和果香,还会过滤掉葡萄酒中丰富的营养物质。
酒杯的材质也会影响红酒的挂杯程度。材质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,挂杯的难易也不一样。一般红酒杯的主要材质有水晶和玻璃,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,水晶杯表面的凹凸要比玻璃多,用水晶杯装红酒更容易挂杯。所以,为了减少红酒的挂杯现象可以尽量选用较为光滑的玻璃杯。
红酒品质如何需细品——你品,你仔细品品
是否”挂杯”,是看不出红酒品质的,红酒好不好,需细品。
红酒经酿造出来,葡萄汁含量最高,占80%以上;其次是葡萄中的糖分自然发酵而成的,占比10%-30%。
除此之外,红酒含有、、矿物质和等超过1000种物质。虽然这些物质所占的比例不高,却是酒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。
红酒的品质应从香气的丰富性和复杂性、口感的丰郁性和均衡性、色泽的优雅性、余韵的持续性等角度来判断,而这些取决于酒精、残糖、甘油、单宁、酸度和干浸出物(Extract,除残糖以外所有非挥发性精华物质)的平衡。具体来说,”平衡”是指酸度的高低、单宁的厚重和轻薄、酒精度的高低、酒体的厚重和轻薄、残糖的高低等一系列因素的平衡。
因此,质优味美的红酒在于它们能呈现一种内部组织结构的平衡,使人在味觉上具有无穷的享受。